守望与迷茫—封伟民 张微微女性题材陶塑作品展暨石湾女性题材陶塑创作研讨会
由市文联主办的展览“守望与迷茫”——封伟民 张微微女性题材陶塑作品展将于10月29日开展。我院艺术家张微微是参展艺术家之一。
展览信息
主 办:佛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 办:佛山市禅城区封伟民陶艺工作室
展览时间:2017年10月29日至11月28日
研讨时间:2017年10月29日上午10点整
地 点:佛山市禅城区封伟民陶艺工作室(佛山市石湾南风古灶正门对面)
策展者言
文 丨 杨凡周(佛山市文联主席)
创作时间 丨 2017年10月20日
女性形象在中国雕塑中历来占有重要位置,但是由于石湾陶坭相对较粗,石湾陶塑历来以仙、道、佛等宗教、神话故事和渔、樵、耕、读等世俗形象为主,风格朴拙、粗犷、泼辣、厚重。直到上世纪初潘玉书到景德镇考察交流回来,才开始专注仕女题材并以此成名,成为石湾陶塑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但这一题材始终未能成为石湾陶塑的主流。到了当代,由于理念、思维的更新和技法、材料的丰富,女性形象在石湾陶塑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艺术家们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中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表现自己的审美意趣,在内涵的挖掘和形式的开拓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
参加这次展览的封伟民和张微微,是近年来石湾致力于女性形象塑造并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他们都是不满俗世的寻梦者,力图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把生命解释得更美丽一些,但一个侧重表现喧嚣都市中对传统文化和淳朴人性的诗性守望,体现出中国文化从容优雅的气度和东方艺术温柔敦厚的神韵;一个偏向表现滚滚红尘中对生命意义和自我价值的哲学沉思,显示出形而上的思辨色彩和突破禁忌超越传统的前卫姿态。不必隐晦,选择这两位艺术家参展,目的是要展示和倡导石湾陶塑女性形象塑造风格的多样性。
从整体上看,封伟民塑造的女性形象仍然是传统仕女形象的延续。封伟民是一个文化守成主义者,他总是从传统文化和淳朴人性中寻找恒定的价值标准,通过女性形象的塑造来寻找灵魂的皈依和精神的港湾,以抗衡现代社会的世风日下和人性沉沦,体现出对日渐消逝的传统文化的诗性留恋与守望。2014年,封伟民一件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他为这件作品取名《守望》。作品塑造的形象一如他塑造的众多东方女性,具有温柔敦厚、清新脱俗、恬静优雅的古典女性的美感,表现出对田园牧歌时代的留恋与怀念。
封伟民还有一件作品标题《且向花间留晚照》,是出自宋祁《玉楼春》的诗句。作品化用“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的意境,一方面表现了花季少女静谧从容、温馨自然的神态和气质,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对美的必然消逝依依不舍、无可奈何的叹息,让人在惊叹她们楚楚动人的古典美时,有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意惆怅、凄美感伤,让人想起歌德诗剧《浮士德》里的那句旷世名言:“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同时,封伟民又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人文主义者,他对石湾陶艺传统的继承采取的是一种扬弃的态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形象往往处于被观赏、被玩味的地位,“新月眉,鹅蛋脸,樱桃小口杏子眼;杨柳腰,削双肩,纤纤细手步态缓”,男权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审美趣味,使一般的女性形像大多流于徒有其表、给人感官愉悦的美人像。封伟民关照女性的视觉仍然是男性的,但他是把女性作为具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大写的人”来看待,他以当代眼光关注、体验东方女性的精神世界,吸收现代陶艺的理念和手法,以适度的夸张、变形来表情达意,用石湾陶强烈厚重的质感来配合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塑造了一系列内涵丰富、韵味别具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作者的文化反思和终极关怀,一扫通常仕女塑像的俗艳、俗媚,显得含蓄雅致,清丽自然,既注重外在的视觉美,又强调人格的气质美,唯美时尚而不失书卷气,表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个性特征。
在精神情感蜕化贬值、人性伦理扭曲沉丧、生命意义虚妄迷失的现世里,如果说封伟民在传统和古典里找到了灵魂的依托、精神慰藉,他塑造的女性形象是此岸的、现世的、阳光的、具象的,那么张微微则是把人们的审美向度移至人物的心灵世界和神秘的彼岸世界,沉浸在一种对生命意义的神秘玄想和对人生价值的执著追问中,远逝的田园牧歌和优雅的古典美人,已经无法让她解脱现代人精神的迷茫,找到心灵的慰藉。她塑造的梦幻般的女性形象,面目模糊,造型简洁,色彩单纯,是人物内在精神和理念世界特殊的外化形式,她既不是完全具象的、写实的、个体的、血肉丰满的女性,也不是仅仅具有某种寓意的抽象符号,当然,她也不是传统意义的写意人物,这样的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颠覆了石湾陶艺的传统。张微微更感兴趣的,是客观物象和人生外表背后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只有通过心灵才能体验和领悟。这种由内而外审视女性形象的视觉既是女性的,也是现代的,她通过夸张、变形、象征、寓意、暗示、隐喻等手段,表现了现代人对生命价值、人生意义的体验和追问,其隐晦的象征色彩和模糊的寓意指向,使作品获得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多种解读和阐释,含蓄耐看,耐人寻味,历久弥新。张微微有一组女性形象作品,取名叫《彼岸花》。张微微曾经做过一个展览,取名叫《彼岸花——寻找灵魂中的那个我》,从作品和展览的取名中,也许我们可以寻到作者的创作理念。
彼岸花是传说中的引魂之花,是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它引导芸芸众生最终走向来世彼岸。这个传说同样容易使人想起歌德的诗剧《浮士德》,作品结尾写主人公浮士德经历了爱情悲剧后,在魔鬼靡菲斯特的负面激励下,终于拯救了自己的灵魂,最后在永恒的女性——圣母玛利亚和格蕾辛的引导下,灵魂升入了天国。在歌德眼中,圣玛利亚是引导人们精神向上走向天国彼岸的永恒女性。作品最后“永恒之女性,引领我们向上”这句话,已经成为西方文化崇尚女性的经典诗句。但是张微微作品中手持彼岸花的女性,面目模糊不清,精神隐晦不明,圣洁中透露出迷惘,唯美中隐含着惶惑,她能将人类引向什么样的彼岸?显然,张微微对人类的本性和前途没有歌德式的坚定执着的信念,传统的、经典的文化,无论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无法化解迷失自我的现代人寻找不到精神皈依的困惑、迷茫、彷徨和挣扎。
此次展览,是封伟民、张微微通过女性形象谱写的人类精神世界守望与迷茫的二重奏,他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反映了人类的生存状态、生命进程。作品对社会的批判、对人性的反思、对生命的追问,正是传统石湾陶艺所缺少的,它让我们看到了作为民间工艺的传统石湾陶艺现代转型的希望。
艺术家简介 · 封伟民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广东陶瓷协会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佛山市工艺美术学会会长,佛山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佛山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广东佛山民进开明画院副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获第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展金奖、中国工艺美术作品展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第43届国际陶艺大会展览“和谐奖”金奖及学术交流优秀作品奖、香港金紫荆杯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金奖、广东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等奖项,作品被英国珍宝博物馆、英国英伦博物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上海陆俨少艺术院、广州博物院、广东省民间博物馆等机构收藏。曾在上海图书馆、广东石湾博物馆等举办个人作品展。2014年,作品《守望》入选由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同年还获得由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联、广东省美协举办的“第十二届广东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 《守望》 封伟民
➤ 《且向花间留晚照》 封伟民
➤ 《花月春风》 封伟民
➤ 《金秋暖阳》 封伟民
➤ 《夏至》 封伟民
艺术家简介 · 张微微
1979年出生于湖南永州,2001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艺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与陶艺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佛山市艺术创作院专业艺术家,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陶艺委员会理事。2013年,作品《京韵之马超》入选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陶瓷艺术大展。2014年,举办“彼岸花——寻找灵魂中的那个我”陶艺个展;作品《我无法同时踏入同一条河》入选“南粤心.中国梦”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美术作品展。2015年,作品《彼岸花之祈祷》入选“第二届中国当代佛教艺术展”;作品《小小和平鸽》入选广东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展。2016年,作品《云上时光》入选第二届中国当代陶艺大展;在石景宜艺术馆举办“獨白——张微微个人陶艺作品展”。2017年,作品《丝路映月》入选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展。
➤《彼岸花之晨》 张微微
➤ 《彼岸花之守候》 张微微
➤ 《彼岸花之她》 张微微
➤《彼岸花之喜》 张微微
➤ 《彼岸花之谧》 张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