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展丨“创艺时光”艺术系列之“文质彬彬”——邱健彬作品展6月24日开展
“创艺时光”艺术系列之“文质彬彬”——邱健彬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7年6月24日——7月20日
开幕时间:2017年6月24日 20:00
展览地点:佛山市禅城区体育路22号首层
主办单位: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承办单位:佛山市艺术创作院
协办单位:佛山美术馆联盟 燃灯山房
参展作者:邱健彬
策展人:韩浪
执行策展:缪斌
中国画讲笔墨,但笔墨再好,只是表现形式,笔墨再熟,也只是一种技法,要通过笔墨技法去表达作品的思想和精神才是中国画笔墨的核心,这样的笔墨才有生命力。如果观众在你的作品前只看到笔墨,那就与中国画的笔墨精神背道而驰了,再努力,充其量也就是一代画匠。画家不能为了笔墨而笔墨,技要进道,变有法为无法,随心所欲而不逾规,直臻化境,平淡天真,自然而然,才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平淡可以是一种状态,一种境界,还可以是一种认识。宗白华《美学散步》中说:“玉的美,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之美:一切艺术的美,以及人格的美,都趋向于玉的美,内部有光彩,却是含蓄的光彩,这种光彩是极绚烂,又极平淡的”。这正是中国山水画家所应该追求的至高境界,无论是做人,还是画画。
中国画强调“人品”,看重“画品”。孟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孔子推崇“慎静尚宽”,自古文人对自身人格的完善十分看重,把自身人格的完善做为一生的追求。只有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补胸中逸气”。人品、画品的高低,则取决于画家的学养有多深厚。学养之美包涵作者的审美情趣和笔墨技法,一个画家的成长都经历了从“有法”到“无法”的蜕化过程,其中的认知与突破,均得益于学养的催化。苏东坡有诗云:“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说明学养能提升艺术境界。黄宾虹也指出,历代画中高手,皆具“真实学力”,“皆从学问渊博、见识闳深而来”,这正是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的最大特点和可贵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幅国画作品只有在构图、技法、意境、落款内容、题写书法、印文内容、篆刻水平和钤盖位置上都处于高水平的,这幅作品才能称为逸品佳作。所以,看一件作品就能看出作者的综合修养。
——-邱健彬画语录
大 家 评 论
邱健彬先生山水作品的好处在于,能在深入元、清传统的基础上,既借鉴了赖老的风格特点,又不会停留于亦步亦趋的模仿,仍然有自己的思想和特点。一是他把赖老的笔墨技法和神韵,通过写生,融入到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美的发现中。二是面对大自然,他不是简单地“描景”,而是通过提炼,把自己的艺术思想和综合修养体现到写生当中,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比如,他的城市山水就很“时代”,很接地气。他作品的很多构图,就有很多篆刻的构成美感;他的用笔就有很多的金石味和篆籀气;他对水、墨、色的渲染所体现出的韵味,更是对赖老风格的一种突破。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因此,他画面融书画印于一体,所体现出来的气息内涵就更加的丰富。耐人寻味!我觉得邱健彬能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和自己的想法去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这路子是非常好的。他的画跟现代的很多画家相比,更具有一种文人气质,更有一种文化的韵味。
——刘斯奋(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广东省文联原主席、广东画院原院长)
邱健彬书、画、印作品兼收并蓄,难能可贵。近十年来接连有国画、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大展,获取过多种奖项。作为青年艺术家,能注重综合修养,并获取这样成绩确应说殊属难得。这是社会与艺术转型的混乱时刻,邱健彬执着于书画追求,显然需要一种特别的定力。在艺术探求的颠沛行程中,他体现出难得的天份与悟性。在我看来,其绘画、书法与篆刻“三栖”的最为重要之处,在于起点高,路子正,气格脱俗,温雅内敛。
——梁江(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原所长)
邱健彬是一个有思想、有自己艺术追求的画家,是广东省青年画家中比较有特点的一位,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他有很好的传统文化修养,他在佛山市石景宜艺术馆的工作平台上积极进行学术研究,他的作品书画印相结合,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人画特点。但他在此基础上,又有自己的思考、探索和突破,把传统文人画风与现实写生有机结合在一起,挺有意思的。这对传统文人画的发展是一个提升,所以他的作品比传统文人画更加接地气,更加有亲切感,更加有深度和厚度。
一个好的画展,不是看他展什么作品,有多少画,画幅有多大。而是看展览作品有没有思想性,有没有自己的风格和见解,有没有引发一些让大家思考、讨论或者共鸣的东西,这一点,我觉得健彬做得很好。所以,从健彬的成长经历及他所展示的多方面艺术才能给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健彬善学习,勤思考,苦钻研,求品味,重修养,是一个值得期待的画家!
——王永(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
看健彬国画,已很文化,现在能在古与今之间悠游,在继承与创新之间探索,在模山范水与村野意趣之间徘徊,实在是很用心作画!特别是能在山水画中寻觅、体验一些诗味,我说是走上了一条正道。
——洪楚平(广东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作 者 简 介 · 邱 健 彬
邱健彬,副研究馆员,广东潮州人。号:闲庐、方斋、抱朴楼。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青联美术委员,佛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佛山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作品曾获中国文化部全国政府文化艺术最高奖——第十二届、第十四届“全国群星奖”,2015年由佛山市政府公派赴德国举办书画展并作艺术交流访问,现任广东省佛山市石景宜艺术馆美术部主任。
作 品 欣 赏
持山作寿,以鹤为邻 115x49cm
春和景明 138x35cm
春染太姥山 138x35cm
得闲图49x86cm
浮香绕曲岸 24x139cm
观蝶图49x97cm
居高声自远 23x139cm
西樵胜景62x97cm
虚心34x70cm
一鹭居上 70x7cm
远岫起云卧69x139cm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18x138cm
柘林湾龟塔100x103cm配对联
正月初八49x100cm另配对联
自在 23x139cm
– END –
编辑 / yuyu
佛山市艺术创作院编辑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