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讯|城市电影,你懂它吗?上周末,这儿曾有过一场高逼格的探讨!
创艺时光·文艺沙龙第九期——中国城市电影与城市文化精神
2017年3月11日下午15:00,在佛山市图书馆电影馆(新馆二楼南区多媒体中心),知名导演夏钢、独立导演甘小二、全媒体电影人郑照君齐聚一堂,共谈“中国城市电影与城市文化精神”。
▲ 沙龙活动当天,市宣传部副部长甘绮霞(左五)、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桂红(右二)、佛山市艺术创作院院长夏金旺(左三)等领导也出席了此次沙龙活动并与嘉宾合影留念。
▲ 沙龙活动现场,观众与嘉宾互动环节。
“创艺时光”文艺沙龙|简介
佛山市艺术创作院策划并举办的一项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活动主要围绕文学、电影、戏剧、美术等艺术门类,选取相关话题进行探讨,为佛山的文艺爱好者、创作者和研究者提供思想交流的平台,培育城市人文精神和文艺氛围,打造佛山人自己的文艺客厅。
关于|城市电影
▲ 沙龙现场
所谓城市电影,应该是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是同步的。
因此,城市电影跟广东可以说是有一些渊源的,因为整个城市的现代化改革开放的脚步,最早是从广东,尤其是广州、南粤这一块开始的。
如果从电影上去表现,从张泽鸣1985年的《绝响》、《太阳雨》等片子中都可以看出城市电影的端倪。
但很多人认为最有代表性的还是夏钢导演,因为他从早期的电影处女作开始,一直以来,直到现在,“城市”在他的电影当中算是一个母题了。
夏钢:最著名的一个标签,就是“城市电影”
▲ 沙龙现场,夏钢导演
夏钢之所以人一开始就选择城市,首先是因为自己身为一个从小就生活在北京的城市人,对城市比较熟悉,比较有感情,城市的每一个变化、每一个脉动,都会在他心里在留下一些感受;另外,夏钢拍电影的出发点是要把自己感受到的东西用电影的媒介传达给大众,希望能够产生共鸣,和观众们一起,感悟人生,感悟生活,感悟城市的变化。
在他看来,城市其实就像一个生命体,它在不断地生长,不断地变化,不断地成熟,可能也在不断地崩溃。所以,他有一个迫切的愿望去表达自己对城市的感受。
甘小二:一个城市的辨识度还是靠文化在起作用
▲ 沙龙现场,甘小二导演
甘小二导演认为,要保持一个城市的辨识度最终只能是靠文化。假如在佛山拍了一部片子,因为全部都是新城或旧区改造,各自的差异没有了,所以,便需要思考,到底所谓的文化沉淀是什么。
有位电影心理学家说了一句著名的话,“电影不存在于胶片上,也不存在于荧幕上,而存在于观众的想象里。”如果电影里没有了各城市不同的文化气质的支撑,就会趋于同质化,这也是挺乏味的,所以就只能靠文化来保留一个城市的辨识度。
郑照君:全媒体电影人视角,谈对城市电影的感受
▲ 沙龙现场,郑照君
在郑照君看来,夏钢导演的作品,给他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他从夏钢的作品中,能感受到从中渗透出来了细腻的都市感觉和非常贴近人的情感,这些都是最能打动观众的。
比如: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讲述清纯的女孩子遇到流氓的故事;
《与往事干杯》中有一点小小的恋父情结;
《夜色撩人》讲述了夫妻间信任的感觉,还有你心中的英雄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玻璃是透明的》讲了一个农民工来到大都市后,在情感归宿等方面的感受。
郑照君认为,城市是一个非常多元的状态。城市题材的电影,不只局限于城市风貌、人文风情上,最重要的是情感的归宿。
主持人罗祎英眼中的城市电影
▲ 沙龙现场,罗祎英
城市电影,可能其城市不只是物理意义上的城市,即便现在的空间已经同质化、扁平化了,但最根本或最核心的东西还在于城市当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