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丨王鲁炎:艺术与现实的悖论
正在展出丨拓展的剧场——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
由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宣传部、佛山市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办事处承办,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协办的”拓展的剧场——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正在佛山千灯湖活水公园展出。
本届公共艺术展以“拓展的剧场”为主题,由何桂彦担任策展人,邀请了多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参与,结合千灯湖公园的格局,创作出具有当代语境、南海元素和精神内核的27件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涵盖了雕塑、装置、综合艺术等多个方面,在艺术类型上,更加关注公共性和多元化。区别于传统城雕,公共艺术的空间呈现更加开放、包容的状态,并且多角度与南海的历史、人文符号及视觉传统发生关联。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公众未能如期到现场观展。为充分展示展览的公共性,让作品广泛地与公众产生互动,本公众号将陆续推送28位参展艺术家及其作品介绍,让公众通过线上展示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
拓展的剧场——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快闪视频
参展作品
王鲁炎《面对的背对者》拉丝不锈钢高4m 《面对的背对者》效果图
关于城市公共艺术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有关的讨论涉及到了如何理解和定义城市公共艺术的问题。比如说,城市公共艺术怎样融入公共环境的问题,城市公共艺术如何与不同人群进行有效交流的问题,以及从什么角度定义城市公共艺术的公共性问题等等。
城市公共艺术从修辞上看是属于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因此它不同于美术馆和画廊里的艺术。但是它是不是一个新的艺术系统?它的决策机制是不是仍然属于美术馆、画廊和博物馆这一过往的小众决策系统?它的公共性是否仅是指小众决策系统的公共化?这涉及到了很多有意思的问题,这些问题让公共艺术备受关注。
城市公共艺术面对的是不同的人群,它所对应的每一种人群的交流都有着相应的意义。因此不能简单地说能够与公众打成一片的公共艺术就有意义,相反就缺乏意义。也不能简单地说能够与既有艺术经验保持交流距离的学术性和实验性的公共艺术就有意义,不如此就失去了意义。城市公共艺术既然面对的是公共空间中的不同人群,就应该呈现出公共艺术价值观的多元化,从而在不同的人群中产生交流的意义。交流并不意味着都是理解和接受,面对面的交流经常隐藏着彼此背对不可交流的本质,而彼此背对的不可交流也隐含着可相互面对的可能,《面对的背对者》即揭示了这种内在的转换。
《面对的背对者》实物图(正面)
《面对的背对者》实物图(侧面)
《面对的背对者》实物图(侧面)
艺术家简介
王鲁炎
王鲁炎,1956年出生于山东,自幼定居北京。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于1979年参加“星星画展”,1989年参加“中国现代艺术展”等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展览以及其后许多国内外重要展览。
1988年王鲁炎与顾德新合作,完成了阅读方式的“触觉艺术”,1988年至1995年与陈少平、顾德新创建以数学方式取消艺术家个性的“新刻度小组”。
他的个人主要作品均围绕着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作品所设置的悖论语境令进入其中的判断被后一个势必产生的判读所否定。
艺术家王鲁炎专访视频
个展
2017
▲《2017——2018王鲁炎》鸭绿江现当代美术馆 丹东 中国
2015
▲《WANG LUYAN》Alessandro Bagnai画廊 佛罗伦萨 意大利
2014
▲《王鲁炎》圣埃蒂安现当代美术馆 圣埃蒂安 法国
2013
▲《王鲁炎:图 * 寓言》 芳草地展览馆 北京 中国
2010
▲《王鲁炎》 整体美术馆 首尔 韩国
2007
▲《被锯的锯?》 何香凝美术馆 OCT当代艺术中心 深圳 中国
群展
1998
▲《开放的本体》 亚洲协会 P.S.1当代艺术中心 纽约 美国
1995
▲《约克尔与"新刻度小组"的对话》"新刻度小组作品3" 新柏林艺术协会(NBK) 柏林 德国
1991
▲《中国前卫艺术家展——非常口》"新刻度小组作品1" 福岗 日本
1989
▲《中国现代艺术展》 中国美术馆 北京 中国
1979
▲《星星画展》首展 中国美术馆外 北京 中国
了解更多展览详情,请戳下方内容
1、艺·展丨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来了!28位中外艺术家共同亮相“拓展的剧场”
2、艺·展丨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盛大揭幕,27件作品亮相佛山千灯湖畔
3、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丨艾敬:用作品衔接现实与梦幻
5、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丨蔡磊:现实与非现实的情景性和剧场性
6、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丨曹晖:虚实结合描绘城市热闹与安详
7、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丨段俊豪:1650份记忆共抒时代“情书”
8、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丨范勃:用艺术见证南海制造力量
9、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丨方力钧:寻找艺术与生态结合的独特性
10、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丨方少华:金属风竹寄寓风调雨顺
11、 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丨焦兴涛:艺术与美术馆概念的全新感受
12、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丨刘建华:自然景象艺术化审视人的思维痕迹
13、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丨刘可:欲望与需求永远在寻觅过程中
14、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丨洛鹏:解构一颗树重现“伊甸园”
15、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丨罗志奇:用现代艺术手法展示本土传统手工艺
16、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丨Matt Hope:科学模型的艺术呈现
17、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丨谭勋:雕塑+卫星+3D打印,创意展现南海地貌
18、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丨沈烈毅:日常之物跷跷板,童年快乐的重建
19、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丨王度:以报纸为模型塑造信息纪念碑
20、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丨吴笛笛、陶磊:透过缝隙发现新“世界”
拓展的剧场——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宣传片,拍摄制作:半度灰影像团队
主办单位丨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丨
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宣传部
佛山市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办事处
支持单位丨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
广州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
协办单位丨
佛山市艺术创作院
策展人丨何桂彦
展览统筹丨桑雨 魏广彬
学术委员会丨
黄 笃 胡 斌 李晓峰 隋建国 孙振华
王春辰 殷双喜
参展艺术家丨
艾 敬 陈 克 蔡 磊 曹 晖 段俊豪
范 勃 方力钧 方少华 焦兴涛 刘建华
刘 可 洛 鹏 罗志奇 Matt Hope
谭 勋 沈烈毅 王 度 吴笛笛 陶 磊
王鲁炎 萧 昱 杨诘苍 杨 千 张大力
朱乐耕 曾 曦 张有魁 郅 敏
展览日期丨2020年1月11日~4月11日
展览地址丨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千灯湖活水公园
来源 丨 南海桂城、佛山市艺术创作院
整理 丨 佛山市艺术创作院编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