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我院动态 > 文章正文

艺·讯丨“新时代戏曲的创作与发展•粤剧篇”专家研讨会佛山举行,全国戏曲名家齐为佛山粤剧发展支招

佛山市艺术创作院   2019年01月30日 10:55  

1月27日晚,一台高质量、高水平的戏曲盛会在佛山大剧院精彩上演。来自全国各地多达14个剧种的领军人物会师佛山,同台展现中华戏曲风采,吸引了各地戏迷超过1000人前来观演,拉开2019年佛山迎春戏曲盛会的帷幕

艺·讯丨“新时代戏曲的创作与发展•粤剧篇”专家研讨会佛山举行,全国戏曲名家齐为佛山粤剧发展支招的图片 第1张

艺·讯丨“新时代戏曲的创作与发展•粤剧篇”专家研讨会佛山举行,全国戏曲名家齐为佛山粤剧发展支招的图片 第2张

艺·讯丨“新时代戏曲的创作与发展•粤剧篇”专家研讨会佛山举行,全国戏曲名家齐为佛山粤剧发展支招的图片 第3张

2019佛山迎春戏曲盛会“百戏名家荟萃”在佛山大剧院精彩上演。

艺·讯丨“新时代戏曲的创作与发展•粤剧篇”专家研讨会佛山举行,全国戏曲名家齐为佛山粤剧发展支招的图片 第4张

第二天(1月28日)上午,2019年佛山迎春戏曲盛会系列活动之一的“新时代戏曲的创作与发展•粤剧篇”专家研讨会在佛山举行,全国多位知名戏曲艺术家、戏曲专家立足佛山粤剧发展现状,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戏曲事业的复兴之路,为粤剧的创作与发展“把脉支招”,共同推进戏曲走进新时代。

艺·讯丨“新时代戏曲的创作与发展•粤剧篇”专家研讨会佛山举行,全国戏曲名家齐为佛山粤剧发展支招的图片 第5张

研讨会现场

出席研讨会的市外专家有中国艺术研究院原研究员、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艺术总监罗怀臻,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中国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赓续华,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谢柏樑,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邹元江,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上海昆曲团团长谷好好,国家一级演员、越剧表演艺术家赵志刚,国家一级编剧、广东省艺术研究所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张晋琼;佛山本地领导、嘉宾有佛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长勇,市文广新局局长陈新文,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应如军,市文广新局艺术科科长李旭东,佛山市艺术创作院院长夏金旺,佛山市粤剧传习所所长、佛山粤剧院院长李淑勤。

艺·讯丨“新时代戏曲的创作与发展•粤剧篇”专家研讨会佛山举行,全国戏曲名家齐为佛山粤剧发展支招的图片 第6张

佛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长勇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特别强调要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前广东正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佛山与港澳文脉相通、血缘相连、区位相近,在文化建设方面有特殊的、重要的定位与任务,接下来会好好梳理与研究各位老师、专家的真知灼见,推进粤剧更加大放异彩。

艺·讯丨“新时代戏曲的创作与发展•粤剧篇”专家研讨会佛山举行,全国戏曲名家齐为佛山粤剧发展支招的图片 第7张

“经济总量超过一万亿GDP的时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要真抓实干地实现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佛山市文广新局局长陈新文就目前佛山在戏曲和戏剧方面的发展,提出几个问题供现场专家们集中探讨。

第一,佛山有着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是粤剧的发源地。那么能否以粤剧故里来衔接全国的各大剧种,以粤剧故里来衔接全球粤剧行业呢?

第二,这两年佛山大力推进戏曲的传统和发展,制定了《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计划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1个专业粤剧院团、扶持2个民营或县级以下粤剧院团,建立50个中小学粤剧传承基地(粤剧特色学校)、扶助100个私伙局建立戏曲角。在阵地建设方面,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建议。

第三,佛山在每年七八月份左右会打造戏剧节,邀请全国各大戏剧名家、各类剧种剧目到佛山演出。在这样的背景下,佛山与外界可否有更好的合作?

第四,佛山现在正积极推动教育,推动国内各大高校的研究生院,甚至是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在佛山建校。同时,佛山在打造一个南方影视中心,推动粤剧和文学艺术作品的影视化。这些空间都是大有可为的,但是如何去作为?

陈新文还提到,市政府对粤剧文化园投资3个亿,总建筑面积达到3万多平方米,目前已进入招投标阶段,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建成。

艺·讯丨“新时代戏曲的创作与发展•粤剧篇”专家研讨会佛山举行,全国戏曲名家齐为佛山粤剧发展支招的图片 第8张

出席研讨会的领导、专家合影

 

对于佛山粤剧近几年来的发展,在场的许多名家纷纷点赞。围绕佛山粤剧的发展,各位专家立足自身对戏曲的观察与研究,踊跃提出不同的观点。

研讨会现场嘉宾为粤剧发展提了哪些建议?

现为各位献上嘉宾发言摘要

 

艺·讯丨“新时代戏曲的创作与发展•粤剧篇”专家研讨会佛山举行,全国戏曲名家齐为佛山粤剧发展支招的图片 第9张

赓续华(研讨环节主持人)

中国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

 

2003年我们在佛山举办了一届“当代戏剧命运”论坛,还记得当时佛山领导跟我说过一句话“我们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但我们争的不是一个名分,我们争的是一份责任”。这句话十几年过去了,始终在我的脑海里,人争的就是一份责任,而不仅仅是一个名分。在这一点上,我们现在做,也是继续做这样的事,对粤剧的一份责任。

今天我们的会议其实只是一次酝酿的会晤,我们希望在准备充足的情况下,能再次地召开一次相当于戏剧命运研讨的二次会议。这样我们就能动员更多的专家,让他们有文章,有的放矢。

 

 

艺·讯丨“新时代戏曲的创作与发展•粤剧篇”专家研讨会佛山举行,全国戏曲名家齐为佛山粤剧发展支招的图片 第10张

谷好好

国家一级演员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

上海昆曲团团长

 

地方政府的支持,对一个剧种来说是很重要的,2015年上海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上海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实施“一团一策”,在充分尊重艺术规律和各个艺术院团个性的基础上,围绕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引进等多个方面,推出多项改革的措施。“一团一策”的实施,给上海戏曲界服了一剂“定心丸”,打了一剂“强心针”。

目前,上海梨园板块主要有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旗下的京、昆、越、沪、淮、评弹六家院团,另外还有宛平剧场、长江剧场、逸夫舞台等,构成上海戏曲的中心板块。“一团一策”实施两年之后,2018年底,上海十八家院团接受开放性考核,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所属的六家院团各有特色,一片红火,合共完成演出场次6566场,演出收入为5361.74万元,比2017年同比增长14.07%和12.4%,单是上海昆曲团一年就将近三百场演出,演出收入突破千万。因为有了这样的好政策,上海院团都觉得自己的艺术生命是有保障的、受到尊重的,这两年都相互较劲,形成积极进取的良好态势。

眼下我们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也在建立自己的剧场,宛平剧场预计5.6亿,2020年竣工,这也是国内比较专业的、一流的戏曲剧场,因此,我也很期待佛山粤剧文化园的建成。届时,全国各地的戏曲名家,一定会带着各自的好戏、好角,相续奔向佛山。

 

 

艺·讯丨“新时代戏曲的创作与发展•粤剧篇”专家研讨会佛山举行,全国戏曲名家齐为佛山粤剧发展支招的图片 第11张

赵志刚

国家一级演员

越剧表演艺术家

 

我认为佛山粤剧院存在一个非常好的机遇,现在上海在抓沪剧发源地,浙江也在抓越剧发源地,各地的发源地优势的集聚效应会产生裂变。我觉得如果佛山能把这个点抓起来,对整个佛山粤剧的发展、弘扬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我觉得佛山完全可以往粤剧戏曲小镇的方向去走,发挥粤剧发展领头羊的作用,包括全球的粤剧嘉年华、全国性的粤剧专业比赛、全国性的少儿粤剧演唱大赛,跟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卫视等媒体联手,形成扩散效应。另外,青年演员除了要有比赛让他们崭露头角之外,还需要提供给他们一个平台让他们去展示,江浙一带举办的全国粤剧青年演员大奖赛、全国广播青年演员大奖赛,之所以做得轰轰烈烈,也是得益于媒体的推广宣传以及当时拍摄的电视连续剧等等。今天,人家之所以说赵志刚是“越剧王子”,实际上就是《沙漠王子》这出电视剧在全国传播所起到的力量。我觉得要给现在的年轻人更多的机会,让他们站到银屏的最前面来。

粤剧文化园,既然有一个这么好的平台和硬软件,我觉得应当发挥发源地优势,建立驻场演出制度。选定驻场剧目非常重要,因为它既可以告诉大家这是我们粤剧的发源地,同时也可以让青年演员可以通过文旅结合这样一种模式进行锻炼。如果在这当中,还能引进百戏名家的工作室入驻,那我想,各个名家就把这里当做自身的一个创作基地,以及自己的一个家,营造这样一个戏剧氛围,建造一个粤剧的家园,同时也变成戏曲创作的一个高地。在这里,将来有各种论坛,各种论证会,各种比赛,产生各种戏剧衍生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艺·讯丨“新时代戏曲的创作与发展•粤剧篇”专家研讨会佛山举行,全国戏曲名家齐为佛山粤剧发展支招的图片 第12张

罗怀臻

国家一级编剧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艺术总监

 

佛山的三大民间特色是粤剧、武术、陶瓷公仔,这三者应该融合在一起发展,比如陶瓷公仔有粤剧公仔、武术公仔,武术当中也融进粤剧的元素等,这三者也有融洽的可能。每年可以打造节庆活动,为期一周、一个月或一季度,吸引更多年轻受众参与其中,助推城市经济发展。

2003年,佛山市主办了中国戏剧的一个重要论坛——“当代戏剧命运”大讨论,专家们讨论的格局、视野非常开阔,影响很大。那正是中国戏剧处在一个最困惑的时期。十五年来,中国戏剧的整个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变得充满自信。尤其像李淑勤这样的戏曲名家,通过他们个人的努力和争取,为中国戏曲的当代存在争取到了地位,这一点是很了不起的。

历代艺术家包括杰出的戏曲艺术家,她会成为一个城市气质的经营者、传递者、表达者。有时候我们想到戏曲艺术家,就会想到这个地方的剧种,就想到城市的味道、城市的气质。能做到这样,我觉得就是一个最高的境界了。

对于佛山粤剧文化园,我觉得它应当成为我们日常生活消费的一个场合,是佛山的文化客厅,你到我们这个城市来,在客厅里坐坐,就能感受到佛山、广东的粤剧,而不能作为一个布景使用、一场秀来打造。相反,你要将去园里,变成是佛山人的生活方式。只有变成一个城市的生活方式了,它才是自自然然存在的,才真正成为文化。

此外,还要重视我们的文化家谱的修订。我们有一个南海十三郎,能不能设一个南国剧本奖,或者以某个知名佛山粤剧家命名的戏剧节?像乌镇,就叫乌镇戏剧节。到底有几台好戏?无所谓。它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了,成为当代文艺青年每年刷身份感的一个地方。

 

 

艺·讯丨“新时代戏曲的创作与发展•粤剧篇”专家研讨会佛山举行,全国戏曲名家齐为佛山粤剧发展支招的图片 第13张

崔伟

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

 

做好文化,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尊重文化规律,特别是把文化和当代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才能够使文化的建设起到好作用的问题。而佛山地缘优势和李淑勤的艺术优势,恰恰有一个符合符合当代戏剧发展和戏剧支持的特别好的起点。

第一、广东以佛山为代表的粤剧艺术,与海外文化结合非常紧密,它本身的艺术生命力和艺术变化的活力,已包括它的商业性。我觉得走向极致是缺点,走得恰当是优点。

第二、在李淑勤身上,这点表现得非常鲜明。李淑勤的戏基本上是在传统粤剧基础上追求古典和唯美,这和广东省内其他地方粤剧艺术的追求不同。

第三、目前,李淑勤考虑更多的是粤剧怎么跟时代结合、怎么跟社会结合,然后她带领大家把剧院做强做大,这里展示的是一个艺术家的另一份情怀。而这份情怀又让她在管理和推动戏曲事业的同时,让她的艺术修养,艺术面貌也得到了全面的改观。

粤剧要发展,粤剧人就必须要有一种创新的意识,一种自觉的精神,一种征服的魅力,一种回报的责任。我觉得这四个方面,正是我们发源地的真正优势。如果说得更具体一点,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第一,以发源地为优势,打造粤剧名牌。

第二,以李淑勤为亮点,打造当代传统文化的高地。

第三,以岭南的改革开放精神为支点,开创当代文化产业与事业的活力。

同时,我们不仅要成为龙头,还得要建设码头?如果我们能建成质量最棒,可看性最强,凝聚力最大,推介力最猛的戏剧码头。那么我们就可以借这个机会把我们的艺术中心炒热,把佛山这一块文化热土炒热,把佛山粤剧发源地的优势打出去,把艺术家吸引来,重点做传播性的工作,从而成为引领中国传统文化的潮头示范。将来我们再把这个事业交给下面的人,就都有意义了。

 

 

艺·讯丨“新时代戏曲的创作与发展•粤剧篇”专家研讨会佛山举行,全国戏曲名家齐为佛山粤剧发展支招的图片 第14张

周育德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研究员

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

 

一个剧种也好,一个剧团也好,要健康地生存,健康地发展,无非就两样,一个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再就是剧目的建设,这两样做好了,就会兴旺发达。任何一个剧种再好,如果没有新剧目的支撑,就很难健康地发展,所以要编一些新戏,现代戏、历史故事戏,这都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方面,佛山粤剧院的成绩还是非常突出的,不管是以《小周后》为代表的古装戏也好,还是以《小凤仙》为代表的现代戏也好,都做得不错。

据我所知,粤剧的传统剧目确实很丰富,比如保留了早期从弋阳腔、昆腔过来的《六国封相》、《碧天贺寿》、《仙姬送子》等等这类大腔戏,还有一大批如《江湖十八本》《新江湖十八本》《大排场江湖十八本》这类梆黄系统的剧目,非常了不起。上世纪六十年代整理的《粤剧剧目纲要》,记录了从清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粤剧演戏提纲共有1565个。这些提纲,今天研究研究,很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是可用的,那就可以发展成完整的剧本出来。而佛山粤剧院所保存的传统剧目,尤其是那些有完整剧本的,更是值得好好下大工夫,筛选、研究、加工、提高,实现创造性转化。如果佛山粤剧院在这方面下点工夫的话,肯定会出彩。希望我们佛山的领导者能够理直气壮地把粤剧的传统剧目整理改编问题提到工作日常上来。

 

 

艺·讯丨“新时代戏曲的创作与发展•粤剧篇”专家研讨会佛山举行,全国戏曲名家齐为佛山粤剧发展支招的图片 第15张

谢柏樑

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

博士生导师

二级教授

 

佛山可以把佛山粤剧院的几个代表作带到北京、上海进行演出,扩大影响力,打造城市的文化名片。同时,还要更多地关注以前的粤剧音像资料,将这方面的资料作为我们的支撑。

今后如果能引进高校资源,包括艺术大学等,将戏剧跟教育相结合,还可以请戏曲教授专家等支持支撑,佛山的粤剧文化有可能成为中国粤剧文化的窗口、基地、大本营。

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粤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周年,佛山作为粤剧的发祥地,中国粤剧走到哪里,走得再远,都跟咱们这个发祥地息息相关。昆曲的每一次的纪念、大庆,都做得极好。在这方面,我觉得粤剧可以学习昆曲的经验,怎么把非遗的盛典纪念做好。

另外,在打造国家级的粤剧博物馆时候可以与北方华录公司这类文化央企合作。他们的做法是从设计到运行,从投资到注资,一条龙服务,并且他们在打造戏剧小镇和博物馆时候的经验也特别足。

再者,佛山作为粤剧的祖庭和发源地,要更多地关注过去粤剧的音响资料。如果可以调动佛山方面的资金和各地的粤剧音响资料,我觉得极有好处。

我再提一点,上海人看粤剧是有审美经验的。所以如果在上海、在北京能进行适当的展演,包括带去佛山粤剧院李淑勤院长的几个代表作,我觉得会产生影响力的。尤其是粤剧有着众多的私伙会,如果我们这里的基金会能支持他们的各种演出,包括支持这些商业人士、镇街人士他们的私伙会,他们的私伙会将会逐步回归到祖庭。

最后,我想提议,佛山要为自己多做规划。比方说需要什么样的戏、哪一个行当的戏,我们都可以动员在广东或者全国的千人计划班成员,让他们支持佛山粤剧院的创作。

 

 

艺·讯丨“新时代戏曲的创作与发展•粤剧篇”专家研讨会佛山举行,全国戏曲名家齐为佛山粤剧发展支招的图片 第16张

邹元江

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百戏迎春晚会的立意很高。它的立意在于回归传统戏的独特韵味和绝技,这是一般晚会所不具有的,尤其是地市级的晚会。而且这次的晚会还有一个附加的内涵,就是佛山市艺术创作院联袂与佛山粤剧院联袂打造了这么高端学术讨论平台。这实际上说明我们佛山在这么多年的积累里面,不是单兵作战,而是有团队合作的。

佛山粤剧文化园的建设,已经有了非常好的一个起点,但它如何超越单纯的佛山思维,而在大湾区的意义上来思维呢?粤剧作为粤剧发祥地,其影响力是远远超出政治疆域的。

所以我想,这个项目的规划,能不能更进一步?刚才谢柏樑教授讲到了北方华录公司,是值得注意的。最近汤显祖的故乡江西抚州,做了一个我们想都不敢想的的事情,就是建立中国戏曲博物馆,作为一个地级市,它在文化、经济各方面都不如佛山,但它居然做得非常好,最近通过的专家论证,即将对外公开展览,里面就有华录公司所起的作用,利用了华录大量第一流的影像资料。

另外,现在我们最缺的,是在人才培养。我们要从大湾区的角度考虑,甚至要从东南亚、世界各地粤剧票友的角度考虑,培养编剧、音乐、舞美甚至导演。我们要承担这样的责任,这才是大湾区一个宏阔的视野。我觉得佛山市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实力。像这一次我们看到的演员朱冬亮所表演的高水平的锡剧,不仅是演员自身的天分、勤奋、灵感、灵性的体现,并且还是六年、八年、十年,甚至终身的训练,拳不离手、曲不离手,才能实现的。我们不要一般性的鼓励戏曲的现代化,我们还是要从传统做起,尤其是粤剧文化园,我们要尊重自己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尊重历史的发展,才能自信的打下坚实文化根基。

 

 

艺·讯丨“新时代戏曲的创作与发展•粤剧篇”专家研讨会佛山举行,全国戏曲名家齐为佛山粤剧发展支招的图片 第17张

张晋琼

国家一级编剧

广东省艺术研究所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作为本次研讨会广东省的代表,这些年来,可以说,我也一直在关注粤剧和佛山。去年佛山发起重排的《香花山大贺寿》,确实让大家行内都为之惊叹。今年正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粤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周年的节点,我们希望佛山能再融入到省的这个粤剧大家园里面去。

目前省里正在做的事情主要有粤剧行当十大新秀、晋京粤剧周、粤戏粤精彩、南方大讲堂等等,另外,我们也在捋清粤剧剧本库和剧目库把粤剧有史以来的至建国前的剧本剧目,以及建国七十年的剧本剧目,分别整理出来,目前我们已经跟中国戏剧出版社签了合约,9月份会出来。这是我们在还历史的债,希望佛山同仁在今后能参与到我们的工作中。

在这里,我还要向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夏院长致敬,因为他们一直在做《佛山韵律文学艺术丛书》剧本收集这样工作,我愧为他们的艺术顾问,看到他们这三年来一直在坚持做这个事情,一年一本书,其实这已经是逐渐把我们欠的历史旧债,一步一步地还回来。许多年之后,我们回过头来,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举措。

第二,编剧这一块,广东省及省内不少地方已经在寻求一种剧团编剧的模式。具体来说是想通过人才的特殊通道,重新聚拢人才,编制挂在市研究院,工作地点在剧团。粤剧编剧只有熟悉院团的演员、熟悉这个剧种、熟悉这个演出的剧目、跟着团熟悉观众的口味,才能写出广受粤剧欢迎的剧本。

第三,佛山粤剧的根基我觉得在私伙局这一块,并且它的唱腔流派也是从私伙局起家的。粤剧的发展不仅仅是演出技巧的发展,更是唱腔设计的发展。现在唱腔设计,除了我们省院、市院有一部分人在从事,小一点的剧团或者基层一点的剧团,都没时间去接,唱腔设计人才非常缺乏。佛山私伙局很多,里面有它自己的人才优势、剧目优势,大有可为。

 

 

艺·讯丨“新时代戏曲的创作与发展•粤剧篇”专家研讨会佛山举行,全国戏曲名家齐为佛山粤剧发展支招的图片 第18张

李淑勤

佛山市粤剧传习所所长

佛山粤剧院院长

 

粤剧在2009年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而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近年来,佛山粤剧院始终以“排精品、出人才、树品牌”为发展目标,将“以作品带团队,以作品求发展”作为艺术发展的基本思路,力争在艺术精品创作方面、在全民艺术普及和艺术惠民方面、在粤剧非遗保护传承方面、在粤剧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在文艺院团创新发展方面、在文化阵地建设方面走在前列。

佛山粤剧院未来的新址“佛山粤剧文化园”,将把粤剧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打造成一个集剧院演出、非遗传承交流展览、粤剧数字体验、少儿粤剧、文化休闲、剧团营运以及旅游为一体的“一站式”和“体验式”的剧院综合体,将会成为佛山的文化客厅,成为地方传统文化的新标杆。

一直以来,在各界的关怀和支持下,佛山粤剧尽管一路稳扎稳打,在坚守中前进,但粤剧事业的发展还不够深入,如推进创作生产的措施力度还不够,传播形式单一,品牌效应尚未形成等,尚有进一步深入的潜力和空间。

有见及此,我们与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共同举办主题为“新时代戏曲的创作与发展·粤剧篇”专家研讨会,邀请全国各地知名的戏曲研究专家齐聚一堂,就是希望各位专家能为佛山粤剧的传承与发展把脉支招,建言献策,以推进佛山粤剧开启新征程,迈向新台阶。

 

 

艺·讯丨“新时代戏曲的创作与发展•粤剧篇”专家研讨会佛山举行,全国戏曲名家齐为佛山粤剧发展支招的图片 第19张

夏金旺

佛山市艺术创作院院长

 

专业院团往往代表着一座城市的艺术高峰。一个艺术专业院团是否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往往决定了一座城市未来的艺术方向和所能取得的艺术高度。佛山粤剧传习所(佛山粤剧院),多年来一直在为弘扬优秀的传统粤剧文化,扩大粤剧知名度,打造“粤剧名城”这张文化名片做着积极的努力。可以说,它已成为了佛山戏曲艺术的高地、文化的标杆。本次研讨会由我们佛山市艺术创作院与佛山粤剧传习所(佛山粤剧院)合作举办,并邀请了全国知名的戏曲艺术家、专家学者出席研讨,其目的也是希望能结合艺术院团和研究院团两股力量,以整体的姿态去推动未来的戏曲事业发展。

来源丨佛山日报、佛山市艺术创作院、佛山粤剧院

整理丨佛山市艺术创作院编辑组